知識分享
-
-
-
學術交流2021.10.18
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在IVF及PGT-A的應用
2021年10月李俊逸醫師受邀於國內生育醫學會與波士頓試管嬰兒研究總監Dr. Denny Sakkas與丹麥ORIGIO胚胎學總監Dr. Steven Fleming一同演講,探討生殖實驗室管控及研究團隊、精蟲挑選技術及單一胚胎對於試管嬰兒成功率的幫助,同時,李俊逸醫師也大方分享自身將AI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應用於試管嬰兒幫助不孕夫妻的成果,與國內外生殖專家切磋交流。
-
-
學術交流2021.06.28
「智能監控管理系統」進行雙重檢查並提升試管成功率
茂盛醫院新建置的「智能監控管理系統」乃以晶片為媒介,用以辨認胚胎員當下所操作的檢體是屬於哪一位患者,且一次只能處理一對夫妻之檢體;若是辨認到配對錯誤,就會立即發出警示並留下紀錄。此系統可避免胚胎師在作業時誤認病人檢體的狀況,相較於利用人力再三確認的傳統方式,「智能監控管理系統」更具效率並準確地完成IVF患者的配對。
-
學術交流2021.06.26
AI人工智慧選胚 如何幫助不孕婦女提高試管嬰兒懷孕率
試管嬰兒是許多不孕婦女求子的不二選擇,但是試管嬰兒並非每一次都能成功!而影響試管嬰兒成功關鍵因素之一是「胚胎染色體正常與否」。相較於一般試管嬰兒療程,有做著床前染色體篩檢(PGS/PGT-A)在著床率及懷孕率表現較好。AI人工智慧選胚也能篩選胚胎優劣,利用胚胎影像及AI大數據分析,汰選染色體異常的胚胎,選出「好囊胚」提高懷孕成功率。
-
-
-
學術交流2018.04.02
想快速懷第二胎,又害怕第二胎不孕嗎?讓李俊逸醫師來告訴你
想懷第二胎卻無法懷孕,一般我們歸類為次發性不孕。也就是曾經懷孕,之後卻無法再受孕,在不孕門診中占4成,患者常常質疑自己能自然懷孕第1胎,要拚第2胎為什遲遲不能懷孕?努力了3至6年仍不孕的經常見到。 次發性不孕症原因包括年紀老化問題,現代人首胎已經超過30歲,隔了幾年想再生,但年紀越大,卵巢功能退化、卵子品質不佳,影響受孕。
-
-
-
-
-
-
-
-
-
-
-
-
學術交流2013.02.06
單一精蟲顯微注射術(ICSI)與體外受精(IVF)對不孕症治療的效果
在過去,不能生育的夫妻必須承受極大的痛苦,但是這二十年來,在女性不孕症治療技術及試管嬰兒的進步,不孕得到很大的改善,今天演講主題「單一精蟲顯微注射術 (ICSI) 」,為何要提出這個呢?因為這幾年來,由於ICSI此一技術的進步,使得男性不孕症或一些特殊的女性不孕症得到一個相當好的解決。
-
-
-
-
學術交流2013.01.29
細胞質轉入術簡介(Cytoplasm Transfer)
由不孕症研究工作者 鄭彥均發表「細胞質轉入術簡介(Cytoplasm Transfer)」,藉著試管嬰兒、卵細胞漿質精蟲顯微注射( ICSI: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)、胚胎共同培養系統及胚胎輔助孵化等輔助生殖技術,已使大部份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的夫婦,達到約三、四成的懷孕率...
-
-
-
-
-
學術交流2013.01.29
曩胚期胚胎植入術,使胚胎著床率提高
生殖科技一日千里,一般傳統的試管嬰兒都是將卵子體外受精後之受精卵,培養二至三天,使胚胎發育到4-8細胞期時植入母體子宮內,最近開始發展的細胞共同培養法,是將胚胎培養五天後,使其發育到囊胚期才做胚胎植入,其理由是比較符合身體的實際狀況。
-
-
-
-
-
-
-
-
-
-
-
-
-
-
-
-